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被海量信息包围,真假难辨的资讯、极化的舆论环境以及碎片化的认知模式让许多人感到越来越迷茫。面对这一现实,批判性思维成为穿透信息迷雾的关键工具。
2025年2月,由专业思辨教育机构“C计划”创始人郭兆凡、蓝方和叶明欣联合创作的《学会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做出更好的判断》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内容扎实、易于操作的批判性思维实用指南,致力于帮助普通大众提升思考能力,在信息爆炸时代掌握更明智的判断方法,赢得人生的主动权。
《学会思考》通过层层剖析思维过程,从“如何定位问题”“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到“如何做出理性决策”,为读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维路径。
书中不仅涵盖了理论框架,更通过大量生活化的案例,将复杂的批判性思维技巧转化为易学、易操作的实用工具。比如,在面对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时,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在职场中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分析原因、权衡利弊,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学习这些方法,读者能够在各类场景中应用批判性思维从容应对人生挑战。
书中还配备了大量的图表、思维导图和“工作纸”,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将思维过程步骤化,即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上手。这种形式不仅降低了批判性思维的学习门槛,也让这一复杂技能变得具体、实用。
从社会热点出发,本土化优势明显
与许多直接翻译自西方理论的批判性思维书籍不同,《学会思考》立足于中国社会,专注于解决本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面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茧房和短视频内容的泛滥,如何从中筛选出可靠的信息?在职场中,如何从大量无效沟通中发现关键要点并做出明智决策?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处理代际矛盾、与三观不同的人愉快交流?书中提供的案例和工具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更贴近中国读者的实际需求。
此外,该书还深入探讨了当前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的诸多热点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富有批判性的思维解决方案。例如,在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对立与冲突中,作者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运用理性与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和接受多元文化的存在,以及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寻求共同点。
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还体现在它对当下社会重大议题的独特洞察力。近期,随着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升级、国际冲突不断加剧,如何从复杂的信息中梳理出真相?如何在立场对立的舆论环境中保持理性?这些问题,《学会思考》用其“ARG三标准”“多视角分析法”等方法提供了思考方向。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也对人类的认知模式提出挑战。在AI生成内容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如何分辨真假信息?如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确保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书中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为读者指出了一条应对技术时代的思维升级之路。
多行业大咖推荐,广获赞誉
《学会思考》一书的出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国内外多位学者、教育工作者和公众人物的好评。
财新传媒的创办人胡舒立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能够教人学会独立思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必修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也对该书的实用性给予肯定,他提到:“该书不仅具有本土化、接地气的特点,而且使用表单、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将思维过程显性化,帮助你学会逻辑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洞悉问题背后的复杂原因,找到导致问题的关键因素。”
一土教育和“奴隶社会”联合创始人李一诺强调了思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人作为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应该就是学会思考。这是我们理解世界和创造自我生活的起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对批判性思维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评价说:“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进展,大模型简化了答案或信息的获取,这可能放大懒惰,抵消学习者进行调查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解决方案的兴趣。我们对人类思想领导力、深入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
此外,公益人士陈行甲、纪录片导演周轶君、自由学者马国川等也对该书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本在批判性思维领域中难得一见的优秀读物。
在《学会思考》中,作者团队通过严谨的理论、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工具,为大众读者打造了一部思维提升的实用指南。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这本书将为每一个渴望清晰思考的人注入力量,也为社会的多元化、包容性与良善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