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协办的《广雅》首发式暨“广雅讲坛”开讲活动在岭南书院·隔山书院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雅》顾问黄天骥,著名文学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广雅》顾问刘斯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广雅》项目支持单位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刘小毅,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陈晓丹,文史学者、《广雅》主编罗韬,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潘伟志等领导嘉宾,以及文史学者、专栏作家周松芳,《随笔》杂志主编刘永光,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刘平清,知名学者胡文辉,《南方周末》副刊部主编刘小磊,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戴新伟,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秘书长林锐,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奕琳等学者专家出席活动。
《广雅》第一辑
广州出版社 出版,2025年1月
《广雅》第一辑发布 打造传播岭南文化的新品牌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岭南,是近三百年来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经济策源地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挖掘,可资借鉴。为此,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旗下广州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广雅》辑刊,旨在持续发掘呈现岭南文化之丰盈广博,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出版品牌。“广雅”二字,既寓意广东之风雅,亦寄托着将岭南风雅广传四方的宏愿,同时也是对张之洞当年创办广雅书局、弘扬文教精神的致敬。作为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岭南文化“双创”的重点项目,辑刊将持续每年推出1-2辑,同时以辑刊出版为依托,在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创办“广雅讲坛”,定期邀请文化名家学者与读者分享品读岭南文化精髓。据悉,《广雅》以挖掘岭南文化为基本宗旨,面向全国,兼及海外。所选文章以学术性为内核,以趣味性为形式,以学术随笔为主要体裁。基本内容方向包括岭南经济史文化史随笔、文坛掌故、学界侧记、名人事迹、艺坛逸闻等,力求反映岭南地区文化的高度、厚度和丰富度。
潘伟志在致辞时表示,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作为广州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始终坚持以文化传承为使命,以精品出版为己任,策划出版《广雅》辑刊,旨在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营造传承、弘扬、发展岭南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光彩。“广雅讲坛”是在广州市委宣传部悉心指导和海珠区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搭建的文化交流平台,旨在让文化的力量在思想的碰撞中升华,让文化的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这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举措,必将助力广州“阅读之城”和文化强市建设。
刘小毅在致辞中指出,《广雅》的出版发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岭南文化界一件盛事、雅事,作为《广雅》项目支持单位,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派出强大力量参与编辑出版,由副会长、文史学者罗韬担任辑刊主编。刘小毅表示,《广雅》第一辑所收的15篇文章集可读性、知识性、学术性于一身,质量很高,希望日后能成为一个有力推广岭南文化的出版品牌。
刘斯奋在发言时谈到,作为首府的广州更是处于引领风气和潮流的枢纽地位。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州如何进一步打造与凸显文化软实力,《广雅》这一平台给予研究者一个展示学术成果的阵地,具有学术的高度,一定会受到各方关注。
“广雅讲坛”开讲 细谈文脉传承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广雅讲坛”于活动当天正式开讲。黄天骥以《文脉绵绵——陈洵、纳兰性德与我的学词经历》为题,结合自身学术生涯,既讲述了其自身堪称戏剧性的学词经历,也回忆了和诸多师长前辈的交往点滴。
黄天骥总结道,如今科技发达,人工智能应用广泛,但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就是要学古为今,继承优良传统,扬弃糟粕。他更表示,曾经有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他巧妙回应:“沙漠有什么不好,那说明文化的石油在地下,挖出来就是宝。广州是经济强市,也应当是文化强市。”他最后祝愿《广雅》这个新平台“步步高”。
罗韬表示,《广雅》的定位是普及型和学术深度兼具的出版物,这样的出版物其实并不缺乏,但针对专门讲岭南文化的就少。《广雅》正是要朝这一方向努力。
《广雅》的出版以及“广雅讲坛”的开讲,是擦亮岭南历史文化名片、保护传承岭南文化根脉的又一举措。未来,广州出版社将继续深耕这片沃土,做好岭南文化双创,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贡献一份力量。
(通讯员:杨名宇、廖明珠)
(一审:王双双,二审:倪成,三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