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冠军新著《中华善歌》引发社会关注
穆宏志 | 2025-02-24
收藏

1ba0466c0cb1dd2f07057be3c7d407f

畅销书作家程冠军新著《中华善歌》日前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王杰作序,著名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文史哲》原主编王学典,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刘余莉等推荐阅读。该书是一部通过古典诗歌形式弘扬中华善文化的著作,以简洁而充满韵律的“三字经”文体,配以清新隽永的白话文、生动活泼的生活漫画,向读者展示了中华文化中“善”与“德”的思想内核,以及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美好追求。本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礼赞,更是对新时代社会道德建设和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建设善治中国?如何推动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如何上好大、中、小学生的思政课,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政工作?如何做好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程冠军编著的这本《中华善歌》中找到答案。《中华善歌》一经上市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山东省滕州市、山东省德州市、浙江省诸暨市、北京市石景山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青岛理工大学等地的城市、乡村、社区、大中小学校等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分享和传唱活动。

《中华善歌》是程冠军继其专著《新时代公民道德歌》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诗歌体的传统文化专著。《中华善歌》以中华善文化为根脉,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一炉,集中华善、德文化之精华,上至5000年,下至新时代,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崇德向善的精神内核。全书共分九章,88个小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文白对照、文图并茂、雅俗共赏、老幼皆宜,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善文化专著,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劝善书”。

《中华善歌》在形式上的创新使其成为一部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作品。首先,该书采取了“三字经”的体例进行创作。“三字经”这种古老的文体形式,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播。程冠军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形式,将善文化的深邃内涵转化为短小精悍的句式,在韵律感和可读性上做到了完美融合。其次,全书文白对照,易于理解。“三字经”不加注释,而是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每个古文句式下面配以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这种方式不仅保留了“三字经”的优美与凝练,同时也消除了读者在阅读时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特别是对于年轻读者或大众群体而言,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与普及性。再次,该书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除了语言形式的创新,书中还配有知名漫画家榆木先生根据书中内容创作的生活漫画,这些插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书中的历史人物和典故,增强了趣味性和视觉吸引力。读者不仅能够在阅读中享受文字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图画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使得《中华善歌》具备了广泛的文化传播性。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王杰表示,中国古代对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有三大经典读物,分别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著的《千字文》,北宋时期问世的《百家姓》,南宋时期王应麟所著的《三字经》,这“三百千”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蒙学读物,一千多年来在中华大地一直传唱不休,对中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近代以来却鲜有像“三百千”一样的经典启蒙读物出现。期间,虽然也有不少启蒙读物问世,但是这些读物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厚古薄今,要么今古分离……总之一直没有再现像“三百千”这样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启蒙读物。《中华善歌》的问世,可以说填补了这个空白。当下,我们并不缺少一般性的学术著作,而是缺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通俗文化读物。王杰强调,大众化、通俗化、时代化,是《中华善歌》最显著的特征。希望《中华善歌》能够像《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公民道德、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加强新时代政德建设、增强文化和文明自信的时代经典。

《中华善歌》作者程冠军,现为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副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知名文化学者。先后出版《共和国思想者》《企业家论语》《走向善治的中国: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观察》《精准脱贫中国方案》《脱贫攻坚为什么能》《你从梁家河走来》《为什么出发》《大道: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时代公民道德歌》《中华善歌》等多部专著。所创作的长诗《你从梁家河走来》及《梁家河组歌》在“学习强国”等媒体公开发表后被广泛转载,在全国引发朗诵热潮。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