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的逻辑正在经历新的调整与转变。由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领衔解读,黄奇帆、黄汉权等十余位知名经济学家执笔的新作《中国经济2025》应运而生。
《中国经济2025》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2月版
在这本书中,各位专家学者从守正创新与改革发展、宏观经济与预期管理、提振消费与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对外开放与区域创新五大部分展开深入剖析,对当下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问题挑战和发展方向做出全面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精准把握当下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本书详尽阐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深度解读一系列“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部署,讨论如“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中国如何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企业‘卷’的背后暗藏经济增长的秘密”等诸多读者关心的话题。
从近来热议的Deepseek,在春晚上新奇亮相的机器人扭秧歌,再到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都来自于在杭州孵化的六家科技企业,不禁让杭州这个城市的创新力量受到大众关注。为什么是杭州?这个问题也进一步引发我们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在《中国经济2025》这本书中,黄奇帆就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智能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这五大板块的产业上发力,要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工具创新和要素创新这五个层次上进行颠覆性创新,要培育和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加快产业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赋能,要提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论断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而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新时代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方向。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十五五”时期我国应该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和制度体系更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制度型开放的阶段性要求,为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重要基础。
“十五五”时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阶段任务和政策重点都应有所调整。应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转变趋势,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短板领域,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本书对这一时期阶段任务和政策重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展望“十五五”规划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
(初审:戴佳运,复审:张中江,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