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国女性诗歌通史——《中国女性诗歌史》三卷本首发式在京举行
2025-03-03
收藏

2025年3月1日下午,在第115个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北大博雅讲坛第647期“她们在‘夹缝’中不断醒来——《中国女性诗歌史》三卷本首发式”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本次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丹曾文化联合主办,北大博雅讲坛协办。图书作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思敬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教授作为嘉宾出席了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众多读者、观众线下或线上收看,共同见证这一重要学术成果的发布。

图片19.png

《中国女性诗歌史》三卷本首发式活动现场

图片20.png

现场观众

“填补历史空缺”:首部贯通古今的中国女性诗歌史

中国女性诗歌写作长期被遮蔽,女性在诗歌史的地位因此也长期被遮蔽。著名诗歌评论家孙晓娅教授长期深耕于中国诗歌研究领域,她以细腻的女性心理、深厚的底蕴学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积数十年之功,主持完成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女性诗歌史》书系。书系共分三卷,总计近百万字,孙晓娅独立撰写现代卷《诗的女神》及当代卷《漂往远海》,作为第二作者与赵雪沛合作完成古代、近代卷《月满西楼》。该书系隶属于黄怒波主编的“丹曾人文通识丛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中国女性诗歌史》首次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至当代的中国女性诗歌创作,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所言,成就了“自有诗歌历史以来历史跨度最长、涉及诗人最多、对诗人评价最熨帖也最深入的一部中国女性诗歌史,是一部填补了历史空缺的创新著作”。亦如南开大学孙昌武教授所言,这套书“就第一流的学术题目写出了第一流的著作”。

让珠玉重光,构建女性诗歌共同体

活动中,孙晓娅教授分享了写作《中国女性诗歌史》的缘起。中国上古时期即出现异彩缤纷的女性诗歌作品,到明清时期出现中兴,从创作数量和艺术品质看,没有哪个国家的女性可以提供如此恢弘丰硕的创作成果。中国女诗人为中国诗歌在全球文明史的演绎确立了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贡献。这一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在当代自信地展现出来,让珠玉重光。她也诗意解读了三卷本书名所蕴含的关乎女性精神空间、现代生命经验和自我觉醒的深刻寓意。

图片21.png

孙晓娅

吴思敬教授认为,这部《中国女性诗歌史》的出现,“改变了女诗人在文学史上的整体面貌”,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为文学史上被埋没的女诗人给予应有的地位和充分的评价,影响深远。其“个人写史”的方式,不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体现了其勇于担当和拼搏的学术责任感。

图片22.png

吴思敬

张莉教授则从女性文学角度切入,认为该书“完成了文学史上女性诗歌共同体的构建”,让我们重新看见文学史上那些被湮没的卓越女诗人。她提到,女性诗歌史也是女性争取书写权利的历史;优秀的女诗人能够刷新我们对人的际遇的理解力,尤其是女性处境的理解力,这样的诗人才是真正对女性诗歌有贡献的写作者,这部女性诗歌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诗能够入史的判断标准。

图片23.png

张莉

“后有来者”:让更多优秀的女诗人被持续发掘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谢冕教授及著名诗人翟永明,以视频形式对图书发表了中肯评价和高度肯定。谢冕教授称赞,这是第一部由女性来写作的、贯穿古代到当代的千年女性诗歌史,是前无古人之事,他殷切盼望在此带动下“后有来者”。翟永明则肯定这套书是研究中国女性诗歌、女性诗歌史的重要参考书。此外,海外著名汉学家、荷兰莱顿大学柯雷教授,美国圣母大学贺麦晓教授,著名翻译家、学者巴黎西岱大学汉学系徐爽教授也为本次活动发来诚挚的祝贺。

图片24.png

谢冕教授、著名诗人翟永明以视频形式与读者见面

《中国女性诗歌史》三卷本不仅首次为中国女性诗歌构建了独立而完整的学术谱系,更蕴含对女性诗歌发展及女性诗歌史书写的深切展望。正如孙晓娅教授所言,希望中国女性诗歌史能够走向更开阔的、丰富的、更有意味的研究空间和写作空间。

图书信息

图片25.png

《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

作者:孙晓娅 著  

出版日期:2024年5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片26.png

《漂往远海:中国女性诗歌史(当代卷)

作者:孙晓娅 著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片27.png

《月满西楼:中国女性诗歌史(古代、近代卷)

作者:赵雪沛,孙晓娅 著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但在中国诗歌史上,男性文人士大夫或现代知识分子一直为诗歌创作主体,而作为镜像共生的女诗人和女性诗歌则长期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五四”以降,越来越多优秀的女诗人“浮出历史地表”,了解女性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挖掘其生成史、接受史和传播史,爬梳和整理相关的一手文献资料,总结现代知识女性的诗艺探索,变得至关重要。

《诗的女神》选取冰心、林徽因、陈敬容、郑敏等极具影响力的中国现代女诗人及其代表性诗作进行研究,以点带面,力图还原中国现代女性诗歌的经典化历程和丰富的历史成因,探察她们的审美旨趣、诗性感悟、情思向度、史家定位乃至超卓的诗艺成就和传奇人生,勾勒出近现代文化语境中女性诗歌的创作群像,展现中国现代女性诗歌发展的整体面貌。

《漂往远海》选取灰娃、郑玲、舒婷、王小妮、翟永明、蓝蓝等极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女诗人及其代表性诗作进行研究,以点带面,勾勒当代女性诗歌的动态发展历程。该书立足多元文化场域,细剖文本肌理,通过“显微镜”式的经典诗作细读,勘察女诗人如何高扬女性的主体意识,书写个体或家族的命运,探访灵魂秘境、寻踪身体的现代性想象,完成从自我审视到自我塑造及释放的变化。

《月满西楼》选取了先秦到民国时期极具影响力的女诗人及其代表作进行研究。一方面从史的角度出发,勾勒出中国古代、近代女性诗歌的总体发展脉络,全面展现各个时期的不同成就与审美归趣;一方面从具体创作入手,力图还原中国古代、近代女性诗歌创作内容的丰富性与艺术风貌的多样性,以此凸显女诗人们卓异的才情与浓厚的文学热情,为当今文学史上失去声音的古代、近代女诗人找到应有的位置,也为未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供稿:卢贵波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