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以“一部小说的诞生”为主题的中法作家圆桌会,于巴黎图书节成功举办。会上中国作家麦家、刘震云及诗人赵丽宏,与法国作家亚历山大·阿迪蒂(Alexandre Arditti)、弗雷德里克·维桑斯(Frédéric Vissense)及诗人塞巴斯蒂安·夸格贝尔(Sébastien Quagebeur)畅所欲言,从个人作品与写作风格出发,分享彼此创作心路历程,更溯源中法文化传统,立足两国现代社会,展开了一场穿越文化疆域的深度对话。
麦家 × 亚历山大·阿迪蒂:数字时代的文学书写
作为中国谍战文学的标志性人物,麦家与身兼记者、出版人、小说家多重身份的阿迪蒂,首先探讨了作家个人的职业经历如何塑造创作视角。
两人坦言,个人经历是其创作灵感和取材的来源。文化背景塑造了两位作家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但他们的笔锋却指向了数字社会与人类命运,同步发出现实关切与深刻反思。这场对话印证了文学创作的珍贵本质,即作家本人的生命体验与深度思考,可以跨越文化与语言的藩篱,触及人类共通的命题。
刘震云 × 弗雷德里克·维桑斯:荒诞现实的双面镜像
中国作家刘震云与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维桑斯的文学取材与叙事风格截然不同——刘震云通过聚焦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折射时代变迁的阵痛,以黑色幽默解构社会矛盾,揭示权力、身份与人性之间的张力;维桑斯则凭借其犀利的语言,揭示现代企业系统的荒谬。
然而,两人却不约而同地对准人性与社会困境,以冷幽默解构社会痼疾。对谈中,两位作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将圆桌会现场的讨论氛围推向高潮,不仅为现场读者呈现了两种叙事美学,更展现了当代中法作家殊途同归的批判性思考。
赵丽宏 × 塞巴斯蒂安·夸格贝尔:文化交汇的诗心共鸣
诗人赵丽宏与塞巴斯蒂安·夸格贝尔贡献了不同于小说的创作视角,为圆桌会增添了独特的韵律。两位作家围绕诗歌意象选取展开对话。
扎根于中法两国文化,两人诗歌作品中的意象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通过对话,他们惊喜地发现彼此对诗意的追求,以及对诗心的坚持高度契合。诗歌跨越语言的藩篱,共同浸润细腻的力量,如同无形的桥梁,让中法文化在此刻达成深刻理解。
本次巴黎中法作家圆桌会为中图公司“话中国”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全新的组合碰撞出全新的思想火花,为解读中法文学带来丰富的灵感与启发。六位中法作家以文字为桥,在创作源头相遇。从叙事风格到人文哲思,从语言表达到文化基因,他们在差异中寻找共鸣,在对话中抵达文学的本真。这场跨越东西的文学对谈,不仅是技艺的切磋,更是创作灵魂的彼此邂逅与相互映照。当两种文化在字里行间相遇、交融,我们看到的,是文学最纯粹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