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尽管《人民文学》杂志一直有着“开门”办刊的风格,但4月19日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揭晓的时刻,依然让人感到十分惊喜:在致敬柳青这样的文学前辈,为刘醒龙等知名作家颁奖,奖掖李琸、陈小手等新人之外,科幻剧本《云身》获特殊文体奖体现了杂志的多元开放。曾助力杂志“寻亲”读者的董宇辉获传播贡献奖,可以说是重要文学奖历史上非常少有的时刻,也标志着《人民文学》继续深入读者,与读者同行的笃定信念。
4月19日上午,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古蔺郎酒庄园举行。
在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原主编、人民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施战军,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人民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阿来,泸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张伟,古蔺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利军,郎酒集团党委书记李明政,《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徐则臣出席并致辞。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委副主任委员、省作协副主席侯志明,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社长、人民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委代表罗伟章,《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邓凯,泸州市政府秘书长李振蛟,古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鹏程,以及获奖作家、媒体代表等参加了颁奖典礼。
据介绍,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评奖过程中,广泛吸收了众多读者的意见,再经评委会专家的专业评审,最终,柳青佚著《在旷野里》获长篇致敬奖,刘醒龙《听漏》获长篇小说奖,蔡崇达《命运慢跑团》、陈集益《出燕郊》获中篇小说奖,林那北《春江水很暖》、沈念《寤生》获短篇小说奖,姜明《八千年的凝视》、吴志良《遇见》获散文奖,陈人杰《喜马拉雅》、薄暮《冶铁者》获诗歌奖,丁晓平《寻找蒋宗英》获非虚构作品奖,尹迪、吴岩、陈跃红《云身》获特殊文体奖(剧本),李琸(散文《我有一片戈壁》)、陈小手(短篇小说《夜神的礼物》)获新人奖,莉亚娜获翻译贡献奖,梁平获特别奖,董宇辉获传播贡献奖。
人民文学奖于1986年首次颁发,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学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其间因故暂停,2021年,人民文学奖正式重启,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郎酒集团联合主办,评选范围为该年度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刊发的优秀作品,以及该年度为《人民文学》中文版和外文版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与学者。人民文学奖重启后,已成功举办三届颁奖典礼,今年颁发的是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
徐则臣在致辞中说:“今天,一批优秀作品从《人民文学》一年刊发的所有作品中,以青花郎的名义脱颖而出,又以青花郎的名义汇聚在郎酒庄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人民文学》而言,对郎酒而言,今天就是个好日子,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这件事,这个文学与酒相遇的颁奖典礼,就是所有事情中最重大的事。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文学是金风,美酒是玉露,今天大家又相遇了。”
获奖作家发表了诚挚而热情的得奖感言,长篇小说奖得主刘醒龙感慨:“在极其个人与极其大众之间,最负盛名的《人民文学》,起着重要的引领与品鉴的作用。在这一点上,识途老马不存在任何特权,小荷才露尖尖 角也不见得拥有天然优势。文章由我不由天,奖励由天不由我。”
中篇小说奖得主陈集益思考的是在这个时代,小说到底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发言中说:“小说与不同媒介和文体的较量肯定不是抢夺信息,而是对人的关照——谁关照到了具体的人,写出了人的悲苦、欢乐、崇高、卑劣,谁给了困境中的人一束光,谁给了卑微者以尊严,小说才有可能摆脱素材的束缚,比社会问题更丰富。”
短篇小说奖得主林那北很多重要作品都是由《人民文学》发表,她在感言中除了感谢《人民文学》杂志对自己的扶持,还坦诚地说,小说的主人公实现了她的某种生命向往。
特殊文体奖的得主之一陈跃红和特别奖得主梁平,都是著名的文学活动家,他们都分别创办有多种文学活动和文学奖项,这一次由颁奖者变为得奖者,感受到了文学之于每个人的魅力。
颁奖的前一天,恰逢散文奖得主姜明的生日,他坦言,这一定是他收到的最特别最值得纪念的生日礼物。
诗歌奖得主陈人杰曾经是一位援藏工作者,现已正式调入西藏工作,他的长诗《喜马拉雅》气势恢宏,是一曲熔铸西藏百年变革史与当代援藏史的恢宏史诗。
两位新人奖得主李琸和陈小手,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感悟,一致表示这次获得人民文学奖,既是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鼓励,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嘉宾的发言和得奖者的获奖感言,让人们感受到这场文学盛宴不仅仅是一次对已发表作品的奖励,更是对如何创作出“新大众文艺”作品的期待。文学应该是始终与读者在一起,与人民在一起。
据了解,2024年1月23日,《人民文学》杂志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在4小时内创下了2024年《人民文学》全年订阅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的发行奇迹。因此,2024年度的作品拥有极为广泛的读者群,这也让本年度的评选备受关注。
董宇辉通过视频发表了获奖感言,“文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治愈能力和力量,在这个信息冗杂的时代,非常庆幸文学依然存在”,“希望让更多人在文学的旷野上相逢,愿《人民文学》永远繁荣,愿我们作为读者也永远在场”。
为了实现和读者的双向奔赴,《人民文学》杂志社多次举办“人民阅卷”活动,深入到广大读者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共话文学情缘,实践“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与文学同行”的办刊理念。就在颁奖礼前一周,4月12-14日,《人民文学》还举办了首届“人民阅卷·读者活动周”,邀请二十位读者代表到杂志社参观,了解杂志社的历史,见证刊物的诞生过程,打卡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文学院,并与著名作家、批评家座谈,畅聊文学写作与阅读,共话文学广阔前景。
附: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授奖辞
长篇小说致敬奖
深沉的人民性,灵活的小说感,真切的生活味,各有性格的人物群像,直面问题的责任意识,通达透辟的现实观察——《在旷野里》,以明敏眼界和宽阔襟抱,不仅完备了柳青创作史,也为“十七年”文学填补了空白,更为新时代文学提供了极为重要且格外及时的思想和艺术参照。
有鉴于此,特授予柳青先生佚著《在旷野里》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致敬奖。
长篇小说奖
《听漏》环扣相衔、情节丰饶,舒展自如地揉进了养分丰沛的专业知识,既巧且妙地将各种疑案拿捏得隐显适当。古老文物出土鉴定的秘境与此在人间生活情态的奇景,虚实衔接,风影合体,六根复魅,万法归宗。《听漏》的综合质素和整体成就,拓展提升了文化小说的生活视野、认知阈值和审美层级。
有鉴于此,特授予刘醒龙先生作品《听漏》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命运慢跑团》以子辈观父辈,以父辈鉴子辈,借“慢跑”这一姿态,处理了父与子、城与乡、他人与自我等多重复杂关系,绘就一幅涵盖家庭伦理、地方乡俗、个体成长与社会联结的多维现实图谱。那些奔跑中的喘息与停顿,既是两代人精神对话的隐喻,亦是城市化进程中生命韧性的具象表达;那些乡关何处的怅惘与顿悟,既是普通生命的微观史诗,也是宏观社会生活转型的鲜活切片。
有鉴于此,特授予蔡崇达先生作品《命运慢跑团》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燕郊,作为紧邻北京却不隶属首都的所在,它的地理位置似乎注定了在此地生活的人们的某种宿命。这宿命里涌动着改变人生的热望,比如小说里的男主人公,跟许多暂居燕郊的人一样,他要出燕郊,进北京。山重水复的艺考之路,也是千难万阻的进京之路。小说以类似纪实的手法,通过少年的视角,让我们随之胆战心惊、精疲力竭,又最终松下一口气。而在这份苦尽甘来的背后,有心的读者定能咀嚼出更复杂、幽深的况味。
有鉴于此,特授予陈集益先生作品《出燕郊》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奖
林那北的《春江水很暖》以沉稳的风格、娴熟的技巧讲述了一个层层反转的故事,从看似俗套的猜测的破灭中逐渐揭示故事的真相,在人物对大漆的艺术坚守中折射人性的耀眼光辉,在描绘平淡与波澜交织的生活中刻画人物的性格,静水流深的叙述,最终导向震撼人心的结局,给人带来强烈的阅读冲击。作品对女性生活状态和自我角色认知细腻而平实的描写,既彰显出对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又表达了对当代社会“她力量”的坚定信心。
有鉴于此,特授予林那北女士作品《春江水很暖》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沈念的《寤生》以颇有特色的语言构建了别具一格的水乡渔村。在这个独特的文学世界里,人性与自然、魔幻与现实、常态与变态交织并现。作者自信且自如地驾驭着题材,运笔如线,点题似锤,虚实穿插,计白当黑。历史记载、志怪传统、地方知识、人生经验等文化资源被充分调动和巧妙缝合,细碎的内容得以连缀为清晰的描绘,并被注入充沛的隐喻和象征。作品耐人咀嚼的美学意蕴,深沉厚重,似梦还真,让读者沉浸其中,不忍离去。
有鉴于此,特授予沈念先生作品《寤生》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散文奖
一眼八千年!姜明的散文《八千年的凝视》以作者观看成都《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时的所见所闻为经,以散文家穿越历史时空的所思所想为纬,编织出一幅汉字历史的壮丽蜀锦。从良渚黑陶罐到贾湖龟甲,从史墙盘到秦诏版,从白马作笔到里耶秦简,被作者凝视的活的汉字史也在凝视我们。作者引领我们完成了一次返回汉字故乡的朝觐之旅,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文明的结构内核、审美特质和精神本原。
有鉴于此,特授予姜明先生作品《八千年的凝视》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吴志良的散文《遇见》以中西文化在澳门的“遇见”为描述对象,同时也将中西文化在澳门的“大遇见”拆分为诸多“小遇见”,如汤显祖与利玛窦的邂逅、容闳与马礼逊的神交、孙中山对飞南第的礼遇,以及吴历、林则徐、郑观应等人与澳门的关联。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澳门作为中国与西方的相遇之地在数百年间的兴衰、悲欢和荣辱。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时代语境下阅读《遇见》,我们既感佩于作者对于澳门文化史实的细心钩沉,也感动于作者所揭示出的中华文明在邂逅西方文明时彰显的坚韧和自尊。
有鉴于此,特授予吴志良先生作品《遇见》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诗歌奖
《喜马拉雅》是一曲熔铸西藏百年变革史与当代援藏史的恢宏史诗。诗人以考古学家的笔触,深入喜马拉雅的历史褶皱处进行剖解——从民族解放到民主改革,从“两路”开凿到扶贫攻坚,全诗以生动、变化、富有激情的句式,细致、厚重、实感的意象群,叠印出西藏从苦难到新生的历史进程。同时作为一名当代西藏的建设者,诗人亦以在地性的生命体验,充分汇通个体感悟、藏族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使诗歌的精神质地恰切地融入时代精神的命题。
有鉴于此,特授予陈人杰先生作品《喜马拉雅》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组诗《冶铁者》所书写的,不仅是“铁”所代表的工业文明进步的现场观测,更是“铁”这一核心意象的存在主义式拆解。从天外的陨铁到炼铁的焦炭,从铁锻的菜刀到废弃的钢材,诗中书写了“铁”的前世今生、历史神话和生命延异。但在“铁”之外,诗歌的思考始终聚焦于人,是作为万物的灵长因而能够介入矿石命运的那个“铁”的创造者。组诗的最后以乡村教师对孩子们的“冶铁”锻造作为压卷,将诗歌的境界进一步超拔,由小我的生成通向了大我的存在。
有鉴于此,特授予薄暮先生作品《冶铁者》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非虚构作品奖
丁晓平的《寻找蒋宗英》以志愿军女战士蒋宗英的五十多封战场家书为史料基础,以新中国史、蒋氏家族史和蒋宗英成长史为叙述坐标,抱“了解之同情”的态度,采取文本细读和史事重现相贯通的手法,文质兼美、生动鲜活地刻画了志愿军女战士的成长历程。作者紧扣“非虚构”文体对真实的内在诉求,以史学家的理性考辨和文学家的饱满情感,在历史和现实交织的辽阔图景中对话逝者、叩问来者,饱蘸深沉的家国情怀,再一次回答了“最可爱的人是如何炼成的”。
有鉴于此,特授予丁晓平先生作品《寻找蒋宗英》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奖。
特殊文体奖
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每天更新的当下,科幻剧本《云身》以自身的从容、巧妙与通透,为我们铺展开一幕幕“近未来时代”科技与人性交织博弈的图景。当硅基生命作为崭新的“他者”参与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碳基与硅基两种生命形态,又将如何“存在”和“共生”?编剧以灵动细腻的笔触,对二者的关系及伦理,进行了一次坦诚、深入而又充满艺术风度的探索。云身即己身,未来实已来,在这个意义上,该剧无疑拥有更为切实而发人深省的价值。
有鉴于此,特授予尹迪、吴岩、陈跃红先生作品《云身》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特殊文体奖(剧本)。
新人奖
散文之美贵在真。《我有一片戈壁》就是这样一篇质朴自然同时饱含真情的美文。文章的题眼在“我”,在对黑毛风、戈壁滩、磕头机、巡井路、梭梭丛、馕与野鼠等风物和细节的刻画中,作者始终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戈壁采油工作的甘苦风霜跃然纸上。而在对志平师父的秉笔直书,对收废品婆婆的生命陈述,乃至对同乡二狗子敝帚自珍式的回答中,散文主体“我”渐次清晰,充满了对传承自先辈的历史责任感的敬畏,饱含着对这片土地诚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有鉴于此,特授予李琸女士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新人奖。
《夜神的礼物》于最平凡、最日常的都市生活中刻写当代寓言。作者将目光聚焦于时下颇受关注的青年生育问题,通过一只“平安兔”的设计,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勾连起传统习俗、生命伦理、宇宙哲思、幸福意义等一系列形而上的思索。小说的动人之处在于对生活极境的精准把握,当一位准父亲愿意为即将降生的孩子,以牺牲生命乃至最本真幸福的代价,来弥补她唇腭裂的缺陷,这是当代人的内在心灵在日常生活中的伟大战争,它如此微弱又如此惊心动魄。
有鉴于此,特授予陈小手先生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新人奖。
翻译贡献奖
莉亚娜教授深耕中国文学翻译数十载,硕果遍布拉美,以卓越的才华与热忱,架起中拉文学对话的桥梁。她精准捕捉原作的意蕴与思想,并以跨文化的敏感度赋予译文蓬勃的生命力。她以坚实的中国文学研究为基石,译作始终秉持对原作的敬畏,又通过创造性的诠释让西班牙语读者倾听中国作家的心跳,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触摸文字背后的文化脉动。莉亚娜通过《人民文学》西班牙文版杂志《路灯》及多种译作,向拉丁美洲展现了一个动态、立体、真实的中国,使文学成为中拉之间消除认知隔阂、激发文明共情的钥匙。
有鉴于此,特授予莉亚娜女士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翻译贡献奖。
特别奖
作为资深诗人和文学活动家,梁平始终置身于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写作的现场。多年来,梁平也是《人民文学》的热切支持者,为杂志社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2024年刊于《人民文学》的组诗《龙泉驿》,是他近年来求新求变的代表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审美平衡,语言灵动多变,情感深沉丰沛,构建出疏朗大气、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梁平的写作,既能深入平凡的社会生活,也可探寻形而上的生存哲理,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恰当的笔触,记录着时代变迁和人间百态。
有鉴于此,特授予梁平先生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特别奖。
传播贡献奖
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2024年1月23日、2024年12月20日,董宇辉以直播间为舞台,助力创刊七十五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以“寻亲”之名,实现与广大读者的“双向奔赴”。这是传播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文学生命力的坚定守护。这也深刻证明,优质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充分融合,一定能让文学在喧嚣时代持续奏响美妙的乐章。
有鉴于此,特授予董宇辉先生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传播贡献奖。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