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5 日,“书香京城 悦读春天” 2025 北京书市在读者们的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本届书市以朝阳公园为主展场,首次增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展场,并在石景山区、丰台区同步开设图书市集。遍布京城东、南、西、北的四地联动,丰富市民假日文化生活,更为爱书人打造了一场多维度、全方位的阅读盛宴。14天展期,2025北京书市分别于4月22日开展和5月1日开展的主、分展场+两个图书市集累计接待读者 80余万人次,参与读者人数再创新高。
多展场联动,构筑阅读新场景。本届书市创新采用多展场联动模式,以朝阳公园主展场为核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展场以及石景山区、丰台区特色图书市集协同发力。朝阳公园主展场作为书市的核心区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园内展位排列整齐,书香四溢,吸引了大量读者前来买书、参与文化活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展场则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为副中心的居民带来了一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石景山区和丰台区的特色图书市集,结合区域特色,为当地读者提供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四大展场相互呼应,共同构筑起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极大地提升了书市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精品图书云集,满足多元阅读需求。全国 19 个省市近 200 家知名出版社携近60万种新书、好书齐聚京城,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知识盛宴。展销的图书涵盖主题出版、历史文化、文学经典、人文社科、实用百科、儿童绘本、青少年科普读物及外文原版图书等多元品类,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主题出版展区,紧扣时代脉搏,重点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著作、《复兴文库》等主题图书。同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中轴线申遗等特色主题,推出了《中轴线——古都脊梁》等精品佳作。出版精品展销区内亮点纷呈。中信书店带来的60 余本名著口袋本成为热销焦点,小巧便携的设计深受读者喜爱《哪吒・三界往事》《哪吒之魔童闹海艺术设定集》等大热电影相关图书以及精装版《影神图》实体书备受瞩目。北京出版集团集中展示展销近 3000种精品图书、期刊及特色文创产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带来的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 文集等经典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与世界文学大师对话的机会。
“旧书新知”专区,文化传承焕新彩。主展场的 “旧书新知” 专区在本届书市中规模与影响力进一步升级。中国书店等知名古旧书从业者展销古旧书近万种,为读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化深处的大门。
丰台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展位
书市延续 “一届书市一本好书” 的特色,推出的《时光的书褶 ——京报读书 “旧书新知”合集》凭借对古旧书文化在内容、版本、淘书、研究等方面的深度挖掘,以及素雅的装帧设计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追捧和好评。专区内特设的 “文韵旧藏 —— 旧书里的文学经典” 专题展成为一大亮点。展区内陈列着1920年至 2000年间的 80 种文学旧书的初版本或经典版本。
京津冀文旅专区,文旅结合启新程。全新打造的京津冀文旅展示区以场景化形式整合三地资源,通过出版物与文创产品的深度融合,展现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成果。天津非遗杨柳青木版水印年画携“娃娃抱鱼”经典图案亮相,衍生设计的“哪吒抱鱼”巧妙融合传统IP与现代审美;三地特色文创各具匠心,如北京话封面笔记本、天津建筑冰箱贴、河北经典纹饰书签,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日常美物。该展区不仅实现“足不出京购三地”的便捷体验,更通过出版物解码文化基因、文创激活历史记忆的双向赋能,搭建起京津冀文化互通桥梁,推动文旅产业创新融合,为区域文化繁荣注入新活力。
创意文创吸睛,融合传统与时尚。实体书店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成为书市中吸引年轻读者的亮点区域。充满创意的帆布包、设计精美的笔记本、妙趣横生的特色集章等文创产品精准地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涵芬楼复刻的《四库全书》记事本将四库全书的图谱做成插图,成为书市的热门商品。先锋书店将网红打卡店“一比一复制”到书市现场,吸引了众多读者停留打卡。南宋书房巧妙地将苏东坡IP带到书市,推出的原创大宋rich钱庄系列,南宋市井图系列等文创产品,引起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首次参加北京春季书市的熊猫书店,将熊猫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如 6月龄熊猫花花 1:1 复刻玩偶、熊猫福宝书签等,成为书市一景。这些各地书店的加入,不仅丰富了书市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书市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了全国,成为了一个汇聚各地文化特色的交流平台。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名家大咖轮番登场。书市举办期间,四大场地联动呈现了 20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书市的一大特色亮点。李敬泽、马伯庸、汪兆骞、安意如、石钟山、刘一达、艾安军、王海涛等名人名家轮番登场,带来新书首发、名家对谈、阅读分享等活动。书市还充分关注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无论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沉稳睿智的中年人,还是精神矍铄的老年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如此,书市还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他们穿梭在书市的各个展区,亲身感受着中国文化的魅力,书市因此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一些单位、团体把主题党日活动放在了书市,利用书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搭建了很好的书香建设平台。
线上线下同热,书市影响力持续提升。在社交平台上,书市引发了读者们的热烈讨论。“朝阳公园北京书市”“在市集买书才是正经事”“北京书市三天购入不完全统计”等内容的笔记随处可见。微博话题共有15次登上热搜榜单,“#北京书市主展场六天迎23.2万人次#”“#北京书市五一假期精彩等你#”等话题备受关注;特色话题“#春天逛北京的书市可以有多浪漫#” 登上抖音同城榜第四;“#北京书市15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 同城热度突破6000,“#北京书市发放 200 万惠民券#”“#北京书市设文韵旧藏展#”分别位列同城热搜的第3名和第9名,实现了展期内同城热搜“天天见”的盛况,“#2025北京书市横跨五一 14天超长展期#”的话题一度冲至微博同城榜第二名。网友留言“太好了,五一终于有文化打卡地”“书市也能考虑到上班族”,体现出此次书市的超高人气与受欢迎程度。(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一审:王双双,二审:倪成,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