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思想研究》《天道——中国传统哲学思想33讲》新书发布与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贾月 | 2025-05-11
收藏

510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亚学院主办的《中西方哲学思想研究》《天道——中国传统哲学思想33讲》新书发布与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

11.png

会议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政策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原部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副会长岳庆平主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国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国务院参事、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樊希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宋志军,海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海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星良,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中华书局原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宋一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张希清,北京大学哲学系原主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副理事长赵敦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何晋,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北大中文系钱志熙,北京大学历史系陈侃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原执行院长黄朴民,中国文史出版社骨干编辑卜伟欣,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亚学院等院校学者,以及在京媒体代表等50余人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作者宋一夫、李星良介绍了两本书的写作初衷和主要内容。《天道——中国传统哲学思想33讲》根据中华文明的哲学逻辑和历史逻辑提出“群结构、结构群、群结构”的人类社会三阶段形态说,及其相应的“天道社会、王道社会、强道社会、王道社会、天道社会”五阶段形态说。这种论证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依赖社会、物的依赖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三阶段社会形态说,及其相应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五阶段社会形态说相互印证,阐释了“第二个结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术上具有开创意义。

与会者表示,天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命题,该书把以前散见于先秦“七子”典籍的天道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于研究,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天道文化重现其在社会主义新文化中的价值。作者提出“道在中庸”这一天道文化的核心概念。中庸思想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所起到的进步作用,以及通过大量的自然科学实证说明天道即中庸等的系统论述,这在历史学和哲学的研究上尚属首次,具有开创性意义。

《中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第二个结合”为方法论,系统梳理了天道文化、强道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理论,对中西天道、强道文化的精髓、优劣从根本上进行了比较。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了中国古代天道思想的形成,并提出“道在中庸”这一天道文化的核心概念。中庸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将中庸上升到天道、本体论以及通过大量的自然科学说明与论证,这在学术界尚属首次,具有开创性意义。该书还将先秦“七子”的天道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形成天道哲学全新的话语体系。

与会者认为,该书从历史发生学角度研究了希腊由天道文化向强道文化的演变,以及希腊强道文化向世界的输出。对于西方强道文化,采用历史个案分析的研究方式,集中分析了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德国的强道历史的形成过程、强道文化的具体体现。

与会者提到,该书对区域国别的研究,主要以各个国家历史和各个时期哲学家思想为代表来进行,体现出作者扎实的中西方历史基础和哲学功底。该书内容丰富,论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近百位,对有关史料、哲学观点信手拈来,同时又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原著原论,注重版本考证,表述准确严谨精炼生动,是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的代表性论著。该书属于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反思和提升,也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维度。

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两本书的学术成就,认为两本书主题具有鲜明时代性,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阐发“第二个结合”提供了方法论,为全面、深入、系统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扎实的哲学基础,为解决当今全球治理难题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供了扎实的哲学逻辑,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贡献。

22.png

 (初审:张绮月  复审:王双双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