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药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它承载着千年的医学经验、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犹如一盏明灯,为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让这一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医药文化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这一理念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独特的理论体系、诊疗方法和养生理念。从《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到张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再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记载的丰富药物知识,无不体现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坚定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就是要认识到其在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独特价值,相信它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对于中医药文化而言,传承是其发展的根基。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古籍中的精华,传承传统的诊疗技术、炮制工艺和养生功法等。例如,传统的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疗法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仅仅传承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新的中药剂型,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二、创造性转化:让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创造性转化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健康观念和医疗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医药文化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
中医药文化的理念可以转化为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这一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中的预防为主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养生讲座等活动,向大众普及中医养生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例如,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为不同体质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和起居方案,帮助他们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可以转化为现代医疗服务的内容。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推拿、按摩等,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可以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治疗模式。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治疗糖尿病时,除了使用西药控制血糖外,还可以配合中药调理脾胃、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形式也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借助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中医药科普视频,介绍中药的功效、中医的诊疗方法等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医药文化。
三、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创新性发展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医药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中医药科研投入,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靶点、药物代谢等机制,提高中药的研发水平。例如,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中药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中药治疗疾病的分子机制。同时,要创新中医药的国际标准体系,制定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医药质量控制、疗效评价等标准,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在文化创新方面,要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现代价值内涵,将其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相结合。中医药文化中的和谐、平衡等理念,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健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中医药文化节、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要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展中医药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通过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开展国际中医药教育合作项目等,让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支撑。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让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尹丽,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梦露,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该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专题项目2024ZT034阶段成果。)
(供稿:徐明珍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