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校做客徐州云龙区图书馆 解码文字里的徐州烟火
陈颖 曹珊珊 | 2025-05-15
收藏

5月11日上午,一场以“解码文字里的徐州烟火”为主题的作家见面会在徐州云龙区图书馆举行。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徐州市作协副主席骁骑校与作家出版社编辑向萍共话《下一站,彭城广场》创作背后的故事。

图片 4.png

活动伊始,在谈及《下一站,彭城广场》的创作缘由时,骁骑校表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徐州人。作为一个写作者,他想为家乡创作一部作品,而徐州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予了他无尽的灵感。骁骑校强调,这部“写给家乡的散文诗”是他目前作品中文学技术含量最高的。在《下一站,彭城广场》中,很多地点、美食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原型。骁骑校坚持对历史最大的尊重,书中现代史部分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的历史为背景。“很多徐州元素、徐州的故事,被加到了书里,所以说这本书是一首抒情诗……看似不相干的内容,都有一点点的关联,是因为我将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放在了里面。”向萍表示,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使作品既有网络文学的趣味性,又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

图片 5.png

《下一站,彭城广场》在以小说的形式给徐州立传的同时,也是给城市中的“小人物”立传。骁骑校向读者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并将李可健、徐良、王亚军等主人公的人物原型融入作品中的心得。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在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工作岗位上,努力寻找生活的希望和光。书中不仅展现了男性角色在历史洪流中的担当,也刻画了如韩霓等坚韧的女性形象,彰显出独特的女性力量。同时,家庭教育、人性的温暖等主题也在作品中有所体现,给予读者正向的引导,引人思考。

图片 3.png

在互动交流环节,当被问及“为何在30岁时突然开始从事网络文学创作”时,骁骑校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并强调年少时积累的大量阅读经验给予了自己良好的写作基础。在被问到“出版行业怎么平衡短视频时代‘快节奏’阅读与纸质类图书‘慢节奏’阅读的冲突”时,向萍老师表示,这是对出版人、作者、读者的共同考验,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行业工作者要推出更优质的作品,读者也需要在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保持沉浸式阅读的习惯,使注意力和情感更加集中。

图片 1.png

此次作家见面会活动以文学为桥梁,为读者带来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激发读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接下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运营的徐州云龙区图书馆将继续发挥作为文化阵地的影响力与吸引力,邀请更多作家走进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搭建与作家近距离交流的平台,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助力构建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审:焦翊 二审:王双双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