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次仁罗布《乌思藏风云》:填补空白 开创新范式
侯默 | 2025-05-21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作家次仁罗布起身,向参会嘉宾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谢意。这一幕发生在5月18日下午的《乌思藏风云》研讨会上。当天,由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浙江文艺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承办的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IMG_256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宣部出版局图书处处长王为衡,中国出版协会副事理长兼秘书长王利明,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安,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虞汉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何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程为民,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郑一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出版处三级调研员王长举等领导出席研讨会。

潘凯雄、柳建伟、梁鸿鹰、刘琼、次旦扎西、杨平、李云雷、鲁太光、徐琴、鱼宏亮、饶翔、刘诗宇等评论界、文学界、历史学界专家,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办公室主任王婷,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办公室副主任许龙桃,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副总编辑计美旺扎,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宜清,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汉文编辑室主任扎西欧珠,浙江文艺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中心主任邵劼等主承办单位人员以及数十家媒体代表参加了活动。会议由《文艺报》总编辑刘颋主持。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主要内容,采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手法,讲述了当时作为西藏代表的僧人贡噶坚赞不畏艰难、成功促成会谈,改变西藏历史命运的壮举,反映了勤劳质朴的古代藏族人民坚定的爱国抉择和向往统一的决心。

IMG_258

李一鸣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版图中,藏族作家次仁罗布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对民族精神内质的深刻发掘与审美艺术的创新探索。《乌思藏风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造性文学表达,小说以13世纪西藏归附元朝中央政府的“凉州会谈”为叙事核心,形象表达了“四个与共”,以盎然的故事,阐发了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小说体现了作家由个体叙事到史诗重构的探索,以宏大深远的视野,具体而微的笔触,充满灵性和诗性的语言,构筑起撼人心魄、动人心弦的多声部历史交响。

IMG_259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这部历史小说极具魅力与价值,以致读完仍不忍释卷。该作品主题宏大,将西藏民族特色与凉州会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以个人作为展现民族团结;构思精巧,大段引用史料又自然融入文学思考。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塑造人物鲜活,无论是吐蕃将军后代的豪迈,贡噶坚赞、罗卓坚赞等核心人物在重大事件中的抉择,还是阔端、沙班等角色,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小说巧妙融合藏民族独特文化与诗性文字,开篇玄幻的描写极具吸引力。最后他表示期待这部佳作能助力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和谐发展。

IMG_260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指出,这部作品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与西藏人民出版社携手合作推出,这种跨地域的出版合作模式很有意义。他认为,该作品巧妙地将重大历史史实与文艺创作相融合,在虚构与真实之间找到精妙平衡,既充满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又严守历史真实性的底线,充分彰显了文学创作者记录时代、传承历史的使命担当。同时,他表达了进一步扩大此书影响力的期望,强调:“这部作品荣登‘中国好书’月榜,不仅是对作品品质的认可,更体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IMG_261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指出,次仁罗布作为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此次七年磨一剑创作的《乌思藏风云》,延续其藏族特色叙事风格,将主题上升至国家大历史层面。从文学意义看,该作品紧扣西藏史是中国史重要部分,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主人公贡噶坚赞的成功会谈,彰显了佛教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作者以深厚功底将个体、民族、国家紧密相连,填补了西藏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文学叙述空白。这部作品将宏大历史与微观生活融合,兼具文学开拓意义与当代现实意义。

IMG_262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虞汉胤指出,《乌思藏风云》以文学笔触生动再现西藏归统历史,深刻诠释“万方同一心”的治国大义,是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品力作。作品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感染力,既还原 “凉州会盟” 等重要史实,又塑造鲜活人物,全方位呈现西藏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该书的出版,不仅是浙藏两地出版人携手“共护文明薪火,同铸山河信史”的见证,更是响应国家援藏战略、推动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出版会进一步深化与西藏等民族地区的文化合作,聚焦多样化主题出版,深挖民族文化内涵,融入时代精神,打造更多富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IMG_263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何瑞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向各方致以感谢。她认为《乌思藏风云》全景展现了中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缔造历史的壮阔图景,有力地唤起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藏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历史记忆,充分表达了西藏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藏族作家在西藏与祖国关系上进行文学表达的重要突破。近年来,西藏与浙江两地在文化合作领域成果丰硕,未来两地将继续联合深挖西藏题材,打造精品文化项目,构建跨区域传播体系。今年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将推出更多展示西藏发展的文化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更多文化动能。

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到场,他以书面形式对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的出版表示祝贺。他说:“次仁罗布是一位非常勤勉的作家,是我尊敬的杰出小说家同行,对自己的写作则非常严苛,他的《乌思藏风云》是对藏族历史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诠释。”作品以现实主义笔触展现人物命运与族群交融,彰显“多元一体”民族文化脉络,有着多重意义:既是民族文化与主流出版深度融合的典范,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实践,更为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树立了标杆,从而以深刻的人文关怀介入现实,激发全社会对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

与会专家对《乌思藏风云》给予高度评价。

IMG_264

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潘凯雄表示,《乌思藏风云》这部作品围绕西藏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背景展开,以文学形式为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政治与历史地位提供证明,实现历史与当下文学与政治等多维度融合,为西藏题材书写开辟了新路径。他强调,作品通过文学叙事将中华民族融合的时间轴前推,夯实了历史依据,既宏阔展现政治博弈场景,又细致描摹西藏民俗生活,“从文学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将西藏在中国版图上的政治地位、历史渊源做了文学化呈现”,堪称以文学力量诠释重大历史主题的典范。

IMG_265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柳建伟对次仁罗布的创作力表示钦佩,他认为《乌思藏风云》是新时代讲好中国西藏故事的重要作品,值得高度重视,其出版后多次加印、销量良好,反映出读者对西藏话题的关注,而此前关于西藏历史题材的优秀文学较少,该作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在文学层面,这部兼具历史小说特质的长篇虚构作品,是雪域史诗当代书写的重大收获,小说以“凉州会谈”这一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理的关键历史节点为题材,首次实现“以史证史”的文学表达,融合了历史、政治、民族、文化等多元元素,具有突破性意义。他还建议以更丰富的传播途径如影视化等方式进一步深度开掘文本价值。

IMG_266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梁鸿鹰对《乌思藏风云》的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这部作品是“近十年来历史题材与民族题材作品中具重大代表性和突破性的作品”。他充分肯定了作者次仁罗布的汉语写作能力及对藏地历史、风俗、宗教的准确把握,同时该作品还呈现了战争与和平、宗教与信仰、家族与传承等主题,通过贡噶坚赞主张和平和娘卓・韦登主张武力抵抗的成败对比,展现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借助藏族文化凸显了信仰对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整部作品以丰富内涵、鲜明主题和成功人物塑造,揭示民族共同体铸造的不同路径,凸显历史潮流不可违抗的特性。

IMG_267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指出该书“有着难以想象的创作难度”,它不同于普通历史小说或想象小说,它需在史实基础上,以小说形态还原、构筑并史诗化历史,既要符合历史研究的专业性,又要呈现文学创作的独立性,既融入藏民族地域文化想象,还要展现汉文化及主人公政治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因此她认为这部作品“有着史诗般的气象”。她在作品分析中,认为小说中有对英雄主义和英雄形象的塑造,有对藏民族、西藏地域文化生活的特殊想象,有对宗教文化背景的僧侣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描述,因此这部小说兼具记载历史与重塑我们认知世界的功能。

IMG_268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次旦扎西提到,《乌思藏风云》通过文学笔触还原了贡嘎坚赞等历史人物的真实人性,以小说中主人公吉隆沟辩论、盟誓仪式等场景展现中华文化包容互鉴内核,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书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突破史书局限,以普通人的生命故事丰富历史叙事。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作品回望历史关键节点,启迪读者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历史必然与光明前景,是一部有筋骨、有温度的时代佳作。

IMG_269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总编辑杨平表示这部“由纯正藏族作家撰写的西藏题材历史小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文学表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近年来民族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具有独特亮点和极高的历史、文学、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并从再现历史风云,传承民族记忆的历史价值、艺术再现历史,人物塑造鲜明的文学价值、多元文化交融,筑就民族认同的文化价值、历史境界,现实启迪的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阐释了《乌思藏风云》这部作品。作品运用多线并进、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及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丰满立体的真实历史人物贡噶坚赞的形象,实现了历史与文学的完美融合,“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也是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为西藏历史的书写开创了新的范式,也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格局提供了深刻而丰富的文化注脚”。

IMG_270

《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分享了对于《乌思藏风云》这部作品的解读。在他看来,这是一部兼具雪域特色、历史深度和民族情怀的“中华民族新史诗”。他指出,这部作品开创了当代史诗写作的新范式,作者将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巧妙结合,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结合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精神,对世界理解我国的民族融合、民族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文学佐证,展现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宝贵经验,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他将这部作品视为新时期民族文学的代表性成果和重要收获,认为作者“身在高原”创作了“高峰之作”,既肯定了作家立足西藏的创作姿态,也肯定了这部作品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文学标杆意义。

IMG_271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鲁太光表示次仁罗布是令人期待的作家,其作品风格多样,《乌思藏风云》展现出更饱满的创作力量,如同涌动又澎湃的深井。他认为,小说塑造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如“吐蕃勇士”娘卓・韦登,虽带有落后特质却具英雄气概,还有忠孝且坚守自我的衮邦确塞,以柔和力量点亮历史天空的女性角色等,以及主人公贡噶坚赞作为“大智慧者”,深刻认识到“恶”在历史进程中的双重性,洞察时代趋势,毅然踏上会盟之旅。鲁太光认为小说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背离与交汇,揭示民族融合中新文明生成的主题,将凉州会盟之旅升华为文明新生的历程,凸显文明与文化对社会组织的凝聚作用,恰似中华文明如石榴籽般紧密相拥的内核。

IMG_272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西藏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徐琴认为次仁罗布作是勇于挑战叙事边界的优秀作家。她认为,作者“对历史的书写是长在西藏大地上,是长在中国大地上的”,“描绘了西藏在历史洪流中逐步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壮阔画卷”,丰富了中国当下历史叙事:一方面最大程度依托史料还原贡噶坚赞等真实人物,另一方面保留藏地历史书写中超自然叙事、时空重构与神话历史交融的特色,其魔幻元素源于藏族文化传统而非刻意虚构。本书既探讨民族命运走向又关注个体灵魂归属,以文学想象填补历史空白,既刻画贡噶坚赞面对亲人逝去、悲悯他人时的世俗情感,让历史人物鲜活立体,又通过对酋长府、村庄集市、宗教仪轨等场景的烟火气描写,构建充满生活质感的世俗空间。

IMG_273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鱼宏亮从古代史研究角度认为,在表现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统一史的文学书写中,在反映边疆地区的灿烂历史文化发展方面,一直以来优秀作品匮乏,而这部作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清晰展现西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是自然的历史选择,“在史实的多维度方面遵循了大历史观,非常难得”。他认为,次仁罗布以西藏人民生活史、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史和藏传佛教文化发扬史,以及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史为线索,在小说内容上架构起了一部规模宏大、时空规模宏大的历史小说。

IMG_274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饶翔谈阅读《乌思藏风云》的感受时表示,这部作品厚重且写作难度大,从叙事上看,小说开篇似虚构家族故事,前半部分多线头并行叙事,笔法丰富,营造出历史的“风云气象”;后半部分线索合一,以凉州会谈为主线,采用类似圣人传的写法聚焦贡噶坚赞,展现其作为宗教领袖的选择与贡献。他认为,贡噶坚赞类似意大利思想家葛兰西理论中的“有机知识分子”,承担着沟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桥梁功能,承担了类似文化领导的职责。小说中不同人物精神世界塑造和超自然的书写等,构成了文学的丰富性。

IMG_275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刘诗宇认为小说通过历史现实与传奇神话的双重空间交融,既保持文学品质又避免混淆虚实,并以贡噶坚赞辩经、“幻化寺”等情节为例,说明作者对西藏历史中的神话元素进行了有技巧性的节制使用,既忠实于西藏古代典籍记载,又维护了作品的历史感与文化特性。他特别指出,书中对于超自然现象的描写,作者仅让其发生在虚构人物或文献记载中的萨迦派人物面前,在真实历史人物视角下则没有此类现象的描写,体现出作者明确区分史实、传奇与虚构的叙事策略。此外,他还强调这种叙事策略传承了西藏文学传统的先锋特质,同时又根植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IMG_276

研讨会最后,本书作者次仁罗布在答谢致辞中分享了创作过程。他说这部作品“承载了我对西藏历史、文化、信仰以及人性的思考”。“历史记录的缺失对我来讲是个最大的写作挑战,也是探索未知的艰难过程,是寻找真实与人性光辉的历程。”在寻找中,他用文字把他们凝聚在文字的长廊中,让现代人记住了他们。虽然创作过程漫长而艰辛,但同时充满了感动与收获。

《乌思藏风云》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学价值,自2025年2月上市以来引发热烈反响,已连续加印三次,并已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多个重要书单。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