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钰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绘本是原创绘本开发中较容易入手但不容易做好的一类选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九神鹿绘本馆和阳光绘本馆等是传统文化类绘本品牌代表,其中《我是花木兰》《陪孩子读古诗词》《清明上河图·十三郎》等,既在选题立意、内容设计及插画表现上继承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而《十面埋伏》《昭君出塞》《梅花三弄》等在装帧、绘画上也有极高的艺术性。此外,中信出版集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活字的《桃花源的故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京剧绘本系列”等也都是突出代表。
传统文化类绘本作者仍短缺
好的绘本需要编辑和作者的深度互动和频繁打磨,短、平、快的批量生产无法出精品。目前,传统文化类绘本文字作者依然以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为主,存在缺乏新秀、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该类作品创作对作者要求较高。绘本脚本的创作需要在有限篇幅内完成起承转合,需要较大的文字张力和疏密适度的节奏,这对创作者是不小的挑战。而且,文字作者既要熟悉传统文化,还要用当代人眼光审视传统文化,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并重。传统文化类绘本的插画创作者队伍则涵盖老中青三代插画家,80后、90后日渐成为创作主力。总体来看,能把握儿童心理、推陈出新、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者尤其是文字作者,仍然相对短缺,需要大力挖掘和培养。
传统文化类绘本发展需三方面着力
一方面,文本要有创新,叙述的视角、故事的结构要精心构思,突出儿童本位。另一方面,绘画的艺术性和想象力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国画功底深厚的画家缺乏整体氛围的烘托和图文结合的布局能力,也缺乏从儿童角度的思考。此时,编辑需要深度参与、积极引导。此外,图文互动方式需要不断创新,创作者、策划者要不断探索更适合表现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图文呈现方式。
传统文化类绘本四大热点主题预测
一是名人传记类绘本。可以从知名IP入手,例如孔子、李白、苏轼等名人。市面上已有的一些中外名人传记绘本,因是国外画家创作等因素,在表现中国人物时有些格格不入。该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是中国神话、民间故事绘本。中国神话是宝库,但在典籍中的记载一般较简略,如何在母本上深度发掘并进行创意开发,值得研究和探索。以“盘古开天地”为例,目前已出版的绘本大同小异,存在构图、画法、脚本雷同等问题。另外,民间故事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也还不够。杨志成创作的《七只瞎老鼠》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盲人摸象”,作者把传统故事中的盲人变成了七种不同颜色的瞎老鼠,用拼贴技巧赋予老故事新的视觉感受。杨志成也凭借该书获得1993年的凯迪克银奖。近年来,他虽然也相继推出新作,但并没有超越《七只瞎老鼠》,可见民间故事推陈出新的难度之大。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故事在不同艺术家笔下千差万别。比如圣经中的经典故事《诺亚方舟》,美国画家彼得·史比尔用近70幅插画,将宏大场面与丰富细节结合,插画部分用水彩和铅笔素描完整、传神地演绎经典故事,并荣获凯迪克金奖。而英国著名画家、凯迪克大奖得主画家杰里·平克尼创作的《诺亚方舟》则相对更忠实于原版的圣经故事。同样取材于诺亚方舟的《当我们同在一起》中,意大利插画家朱里安诺·费里选择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通篇像老诺亚的回忆录。 经典的故事本身有广泛的读者基础,创作者如何取材、如何表现很见功力,推陈出新的作品上市后会有明显优势。
三是以文学经典名篇为主题的绘本,如《爱莲说》《小石潭记》等。插画家李健推出的古典美文绘本,包括《小石潭记》《岳阳楼》《爱莲说》等,角度、形式新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有益探索,因此获得一系列奖项。但该系列图文间互动、文字改编美感等部分有待提升,因此市场表现相对一般。
四是以《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或人物IP为主角的绘本。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是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绘本,既有在原著基础上的改编,也有以孙悟空为符号表现孩子当下生活的绘本。但无论哪种形式,具有特色的作品才会吸引读者,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