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风华》:父子两代接力创作 展现旧京风貌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夜 雨 | 2020-11-02
收藏
摘要: 《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海外影响巨大,被认为是外国研究北京民俗的必备书籍。

QQ截图20201102152412.jpg

10月30日下午,“在小说与民俗之间”《旗人风华》阅读分享活动在北京地安门新华书店举行。活动主讲者季剑青系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一直从事北京文化研究。对话人为青年作家侯磊,多年倾力于口述史及北京史地民俗的研究。二人的对话围绕近期出版的《旗人风华》一书及北京民俗展开。该活动是2020年北京十月文学月的大众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社科图书生产事业部主办,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高立志主持。

1939年到1940年,燕京大学英文文秘罗信耀在当时北京唯一一家英文报纸《北平时事日报》上连载了系列文章,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北京文化,后结集出版。该书的英语版本和日语版本相继出版,海外影响巨大,被认为是外国研究北京民俗的必备书籍。70年后,罗信耀之子罗进德根据初版和日文本相对照,花了十余年的功夫终于将这本书回译出来,这便是《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作为一部老北京人写的汉学名著,作者仿马克吐温的小说笔法,虚构了礼士胡同的吴家三代,以吴小秃儿的出生到生子的全过程,描写了北京民俗的方方面面,被日本新译本题名为“北京风俗大全”。

据悉,季剑青2015年6月就在《北京观察》杂志发表了《罗信耀和他的北京旗俗书写》一文,讨论英文原版的《旗人风华》是如何把旗俗作为普遍意义上的北京风俗来记述的。季剑青介绍说,罗信耀是满洲正白旗人,“罗”姓大约是后来改的,对应的满洲老姓是萨克达。罗信耀在初版的序言中,称自己是一个北京人,并为此感到骄傲。书中的主人公小吴,是一个北京吴姓家庭里的小名“小秃儿”的男孩。这本书以他的成长为线索,穿插起北京的各种岁时风俗。从书中提及的时代背景推断,小吴约出生于1915年前后,在1939年即作者动笔时结婚,这也是北京旗人放弃旗人身份逐渐与北京人融为一体的历史时期。

作家侯磊认为,《旗人风华》除了带着分析和批判眼光对当年的北京风俗进行了完整且珍贵的记录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语言风格轻松流畅,对当时北京人日常生活的描摹生动而鲜活,可读性很强。

 QQ截图20201102152653.jpg

《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罗信耀著 罗进德译写/文津出版社2020年8月版/99.99元

ISBN:9787805546902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