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从家风传承到家族成就——《梁启超家书》《中国建筑史》读者分享会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举行。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出版研究中心主任刘运峰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丁垚,围绕着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和梁思成的成才之路展开精彩对谈。
刘运峰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在子女教育方面,最成功的就是梁启超。梁启超写给子女家人的书信,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对现代各年龄段的读者依然有着启发,值得反复阅读。《梁启超家书》涵盖教育的各个方面,既有修身、读书,也有职业选择、理财等。刘运峰举例书中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等人的书信,剖析了梁启超的教育思想,认为梁启超是一个有大格局的、充满趣味的父亲,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子女,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丁垚认为完成于1944年的《中国建筑史》至今仍不过时,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这本书以雅致的文言表达,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中国建筑史》这本梁思成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写出来的书,体现了他完整和系统的研究。这本书涉及的中国建筑,从上古直到他写书的时代,是梁思成、林徽因等人以时不我待的使命完成的杰作。书中的照片质量很高,今天看来,很多照片和图本身就是艺术品。丁垚谈到,梁、林二人深受梁启超的影响,没有坐而论道,而是选择做实践派,为后来的学者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梁启超家书》和《中国建筑史》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常销书,前者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后者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成八大时期,涉及阶基、勾栏、柱础、斗拱、雕饰、门窗、陵墓、石窟、寺观、宫殿、住宅、都市,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建筑类型。不仅细致考察了散落中国各地的现存古建筑,还结合史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建筑思想、技术要点,以及建筑风格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建筑形制及其发展变化。《中国建筑史》第一次把中国建筑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