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何日请长缨》这个书名,我以为这是一部工业抗争史,细细读过后才发现这套书不仅是工业抗争史,也侧面反映了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的血泪史。
“长缨”是书中一个机床的品牌,机床似乎离百姓的日常生活非常遥远,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没有机床,我们不能实现工业现代化;没有机床,我们不能把奇思妙想实现;没有机床,我们无法批量生产出大飞机、万吨级轮船、动车组……;没有机床,我们无法真的实现科技强国。曾经听到的那句“机床是工业之母”,终于在让我在这套书的字里行间中深刻体会到了,曾经我们羡慕的德国制造,在现今国内机床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曾经我们羡慕的国外高科技大项目,现在我们不仅掌握住了国内市场,随着科技和机床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高铁、核电站、地铁等技术出口海外,一带一路的沿岸不仅有中国基建、中国智造,也有中国机床。
因为我的父亲曾经从事过重工业相关产业,我在读“何日”的时候问过父亲为什么机床这么重要,父亲说科技创新产品能量产的关键基础就是机床,我想到书中提到的万吨级轮船的轴承,毕竟只有特种机床才能生产出万吨级货轮所需要的大轴承,因为一代代机床人的刻苦攻关,现今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行业,在2019年年底中国船舶当年的下水吨位已经达到世界第一。
清代的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那时候我们的民族正在苦难之中,我们睁眼看世界的时候,看到了世界工业已经抛弃当时的我们而去,我们开始了“洋务运动”想追赶世界的进度,可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如何能撑起中国工业崛起的雄心呢?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全国人民在毫无工业基础的中国大地上靠着双手逐步打下了工业基础,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原来的工业生产遇到了困境,在《何日请长缨·脱困》这一章中老旧机床厂涅槃重生的过程及其的痛苦,但是这也很实际的反映了我们当时工业发展的状况,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面临世界工业技术的革新,共产党人没有退缩,书中的三个党员带领着生产“长缨”的工人师傅们,学技术搞科研,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长缨”这个品牌就向我国业发展的过程一样,从崛起走向了辉煌。虽然“长缨”是一个机床品牌,但是在书中更像是中国工业的发展的一个代表,我们实现了科技兴国,“长缨”也实现了科技创新,我们的工业技术冲刺到了世界前列,“长缨”的技术也冲刺到了世界前列。
我父亲已经退休多年,但是他仍然关心中国工业的发展,有时候他会跟我说我们的高铁、动车组出口了,我们的核电项目出口了,我的飞机接到了外国订单,当他跟我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总会闪烁着一种自豪感,我们现今“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我们的工业发展不仅追上了世界的脚步,还走到了世界前列。
《何日请长缨》其实是一部写实的网络小说,带我们领略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让我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工业发展,当在最后一卷看到了国产大飞机,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经过艰苦奋斗,我们的工业终于在智慧制造,科技创造的加持下走到了世界前列,我们真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书信息
《何日请长缨》(全七册)
齐橙 著
定价:528.00元
ISBN 978-7-5396-7679-1 (精装总书号)
安徽文艺出版社2023年3月第1版
《何日请长缨》是一部聚焦国企改革,期盼工业崛起的长篇网络小说,史诗般地描写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重工业发展的历程,用文学的方式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的成就和亮点。书中塑造了老党员周衡和年轻党员唐子风两个不同时期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同时描摹出在国企转型困难时期听党指挥、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国企职工群像。《何日请长缨》推开了临河第一机床厂这扇窗,希望读者能通过周衡、唐子风、秦仲年、韩伟昌、肖文珺等人物,看到身边许许多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可爱的中国人民。
作者简介
齐橙,本名龚江辉,阅文集团大神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代表作品《工业霸主》《材料帝国》《大国重工》《何日请长缨》等,其中《材料帝国》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介为2016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国重工》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网络出版物)。作品《何日请长缨》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荣获第四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专项,荣获2020年第四届“网络文学+”大会·优秀网络文学IP,入选2020年度最具版权价值网络文学排行榜(现代类),入选2021年中宣部“建党百年”主题重点项目,并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