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探究

王永全 | 2023-09-14
收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数据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政府机关、公司、组织还是个人,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电子数据。而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面临着各种利用网络技术实施危害人身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犯罪的威胁。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中,随着人们日常活动的进行,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新的电子数据,数据量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网上购物、线上转账、浏览网页、在线聊天等行为都会在手机、计算机中留下痕迹,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犯罪中涉及电子数据。近年来,涉及信息技术的新型犯罪,如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犯罪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一些传统犯罪也广泛涉及电子数据,如故意伤害的案例中也会出现犯罪嫌疑人通过社交软件沟通,在手机或计算机中留下证据的情形。为了适应这类案件的诉讼需求,要求侦查人员或相关技术人员有能力对电子数据进行取证,电子数据取证逐渐成为侦查或调查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侦查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法谚有云:“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没有证据的事实不是事实。”可见,对于打击犯罪而言,证据的获取是前提和保证。在信息社会,对于信息技术犯罪而言,电子数据取证尤为重要。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是打击犯罪的根本保障,是维护法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传统的取证和司法鉴定技术,如指纹鉴定、DNA鉴定、笔迹鉴定等都已趋于成熟,但是鉴于电子数据取证具有技术依赖性、隐蔽性、易破坏性的特点,目前依然是信息技术领域犯罪案件侦破过程中的重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虽然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电子数据取证作为计算机学科和法学学科的交叉领域,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研究和发展的初期,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笔者主编《电子数据取证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涉及电子数据取证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不仅阐述了电子数据取证的概念、规范和取证技术基础等内容,涵盖了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macOS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网络和互联网取证、应用系统取证等常见领域取证技术,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区块链取证、云取证和智能系统取证等新兴领域取证技术。本书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的应用,给出了若干电子数据取证实务案例,内容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学习。本书内容侧重于电子数据取证,较全面地阐述各种环境和应用的电子数据取证技术。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本书更加侧重于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更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以下特点。

(1) 新颖性。本书内容新颖,不仅介绍了传统的电子数据取证相关领域的技术,同时还介绍了区块链取证技术、云取证技术、智能系统取证技术等新兴领域,有利于读者了解当前电子数据取证领域的前沿知识,全面认识计算机司法鉴定的体系和体系架构。

(2) 交叉性。本书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将电子数据取证中涉及的法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与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做了有机融合,有助于培养计算机与法学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当前司法实践对于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3) 实践性。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含了大量实践操作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第12章通过一个综合案例使读者了解电子数据取证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符合办案实践中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

本书关联课程《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现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并获2021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目前已上线国家平台成为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开课,可通过智慧树等平台全部免费在线学习。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