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本新注》(全十四册)
[宋]司马光编著,张大可 注释
精装,9772 页
定价:1,588.00
ISBN:978-7-5680-9524-2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3年9月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由知名文史专家张大可先生注释的《资治通鉴全本新注》(全十四册)。
本书是继胡三省之后七百年来首次对《资治通鉴》进行全本注释,体例完备,内涵丰富,兼具学术性与易读性。全书累计近万页,重达33.5斤。
《资治通鉴》是承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是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必读书,是北宋大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修的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全书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战国秦汉、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共16个朝代,1362年错综复杂的历史。《资治通鉴》是国学领域的一朵奇葩,有描写故事情节的记叙文,也有鞭辟入里的议论文,既记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命运浮沉,也载名不见惊传的小人物不经意间在历史关键处起到的推波助澜的惊人作用,同时包含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世间万象,无所不包。
张大可先生历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张大可教授从2003年启动《资治通鉴》注释工作,积近二十年功力完成,对书中人、事、物进行了精细地考证,系统地研究,累计校订元刊胡三省注本多处,并且在传统注疏中注入宏观内容,体现时代性。张大可老师已年逾八十,仍笔耕不辍,审阅全书,用力之勤可以一见。
本书取清代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融现代研究成果,除包含传统的字音、字义、人物、地理、职官、历史掌故等注释外,还首创微观疏解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揭示思想内涵的新注体例,文前导读,卷后评点,使全书具有时代性、学术性、创造性、工具性等显著特点。
文前《导读》从编年体史书的源流和特点开始梳理,在评介编年体史书的特点后,进一步分析《资治通鉴》的特点与成就,带领读者理清《资治通鉴》脉络,了解其内容、体制及价值,对《资治通鉴》一书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
书中每卷设有大事提要,一是解释事件,揭示篇旨;二是介绍篇意。每卷原文以完整史事记述划分自然段,以一个或数个自然段为注释单元。若干注释单元为结构大段落,每一结构大段落下插入段意。对原文中涉及的历史、天文、地理、职官、人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词目用方括数字[1][2][3]……为序号进行注释、考据。
原文中的史实与人物,在其他史书中有记载的,注释也会点明对照,帮助读者多角度、全面了解历史的真相。对原文中的冷僻字、疑难字等加以注音、释义,并予以适当的语句串释,简明扼要地注释史实、制度、地理、人物与掌故、风俗等。同时张大可注重吸收近现代学人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取通行或某家之说,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历史事件等加以简要的评点,有益于读者深入理解。
《资治通鉴》并非简单的史料汇编,司马光在其中注入了自己对治国、治官、治学,以及为官、为人的深入思考;其中真理,字字珠玑,其中教训,足以警示后来者。张大可教授的点评,阐明了每卷的宗旨与司马光的历史观,也引述了不少古今学者的评论,为读者进一步探讨提供线索。
在全面把关文本内容外,此次出版的装帧颇费心思,采用圆脊锁线精装,内文采用触感平滑的双胶纸,便于读者反复翻阅。封面则采用高级墨绿色牛津纹纸,书名作烫金处理,厚重大气,高贵典雅。象征《资治通鉴》穿越近千年依然具有生命力,历久弥新,知往鉴今,永葆生机。
该书第一批现已上市,限量3000套,扉页有张大可教授亲笔签名,寄望读者能读有所获。专属收藏证书限量编号,加盖张老师个人钤印,彰显收藏与阅读品味。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是方寸之间的一点人文情怀。知历史,明现在,晓未来,能看到更远的过去,才能看到更远的未来。书有古今,智慧没有古今,愿这套《资治通鉴全本新注》(全十四册)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去好奇、去思考,让前人的智慧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