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荣格,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精神层次如此之高的民族却没能发展出科学?荣格说:“这一定是一种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不过和中国的许多其他东西一样,这种科学的原理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
其实,在诸多西方心理学理论以及临床治疗的方法中,几乎唯有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如此深刻的渊源。荣格曾学习汉字,研习《易经》,自称是中国文化的信徒、道家的追随者。他为中国通卫礼贤翻译的《易经》作序,为《太乙金华宗旨》撰写评论(《金花的秘密》)。在荣格看来,中国思想总是能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东西。在莫瑞·斯坦看来,《易经》就是荣格的共时性原理的体现,而中国文化中的“魂魄”对应的就是荣格所说的阿尼姆斯和阿尼玛。
近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莫瑞·斯坦的代表作《荣格的心灵地图》。本书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入门读物,由应用心理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傅宗梅担任译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颇有建树的杨韶刚教授担任审校。
立足多年研究心得和对荣格著作精髓的精准把握,莫瑞·斯坦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和他所特有的批判精神,从再现自我-意识、情结、力比多理论、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自性化、共时性理论的本质,到剖析荣格诸多著作的深邃思想,完整再现了荣格终其一生对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历程,展现了人类神秘而独特的精神世界。
对于心理咨询师或医生来说,《荣格的心灵地图》可以为你奠定理论基础,提升咨询水准;对于健康的普通人来说,《荣格的心灵地图》使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本性,从而更好地生活;对于喜欢心理学的大众读者来说,荣格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荣格的心灵地图》是你走近荣格精神世界、走近分析心理学的入门读物。
无论是自我、心灵与世界的互动,还是个体、家庭与集体的联系,亦或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周期性影响,读者都能从中寻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