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主办的“《儿童阅读100问》阅读沙龙”于上海国际童书展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中英文双栖教师王小庆做主持嘉宾,邀请一阅书院联合创始人邱凤莲、丁筱青做对谈嘉宾,跟大家面对面、掏心窝儿地聊一聊亲子阅读实践经验。
《儿童阅读100问》,带你从零开始实践儿童阅读。
活动现场:对谈三人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一、回答谁的100问?
王小庆:《儿童阅读100问》,看到书名我会想关于儿童阅读有100个问题就够了吗?一部好书表面上看只有100个问题,但实际上它或许可以为读者解决1000个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来自家长,也许来自小朋友,也许来自教师,那么这套书到底是给谁看的呢?
《儿童阅读100问》
邱凤莲:这套书特别推荐给三类读者,第一类就是我们在小学或幼儿园从事语言教学的老师,第二类是关心孩子阅读的家长,第三类是儿童阅读推广人。这套书有10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细分为10个小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儿童阅读的方方面面。
你可以把这套书当成工具书用来“救急”,比如你在阅读中突然遇到一个问题,而它正好属于10个主题中的某一类,那你就按图索骥去寻找相应解决办法就好了,通过目录一目了然,既简单又实用。你也可以将这套书视为一个入门级指南,跟着100个问题去系统地学习儿童阅读的理念与知识,红、橙、蓝三卷涵盖了儿童阅读的各个领域,能够帮助你建立起自己的儿童阅读知识系统。
丁筱青:我想补充说一点,昨天见到一位出版领域的朋友,他说这套书对他在工作上也有帮助,会为他在阅读推广时提供专业理论支撑。可见,这套书中的方法可以帮助到儿童阅读领域中各种各样的人。
二、亲子阅读诀窍在“亲”
王小庆:这套书中有一个主题,大家可能非常感兴趣,就是“亲子阅读”。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亲子阅读,而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为孩子买什么样的书,买了书以后孩子不愿意读怎么办,家长该怎样陪孩子读书,家庭环境应该怎样设置等等。
这套书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每个主题下都讲述了一个具体的案例,一个具体的场景,这种细致地真诚地讲述会带给我们许多启发与共鸣。丁筱青老师在本书中讲述自己与女儿难忘的共读经历时谈到:
“那天,我们俩一人一句不停地说着笑着,全然无视路人奇怪的目光。很多天里这是我们俩的暗语,甚至在不开心的时候,一句暗语就能驱散阴霾。”
“我们的共读既有经典也有时尚,我们既读书本又读自然,我们的共读没有太固定的时间,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在各自的生活轨迹里交叉、交融,或深或浅。”
“阅读成为家庭幸福的一部分,并将滋养我们一生。”
这令我想起美国的爱丽丝·奥兹玛写过一本书《你能每天晚上为我读书吗》,里面似乎并没有太多关于如何提高阅读技巧甚至是推荐阅读书籍的内容,更多的是讲父女之间的阅读约定。可见,从亲子阅读到亲子关系建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想请丁老师就这一点展开来谈谈。
丁筱青: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往往觉得只有小小孩和家长之间才需要亲子共读(大一点的孩子就不需要了),很显然并不是这样。其次,我们往往认为亲子共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读什么和读的技巧。
丁筱青老师
我觉得在家庭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大家更应该注重的是“亲子”而不是“共读”。“共读”其实也是“亲子”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首要的是能够营造一个和孩子共同交流情感的氛围,比如在书中,我讲到和女儿一起读书,那种快乐是很自然的,是在一个爱的氛围中获得的。“爱”不只表现为将情感投注在孩子身上,“爱”需要大人和孩子相互感知。
家长一定要把共读的目的性放低一些,要注意控制几个度。除了营造相互交流的氛围之外,你还需要慢慢地去寻找更温暖的表达方式,而不是读了一本书就要提关于它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适当地提,但一定要清楚你给予的是温暖的陪伴,而不是教授知识,不是考察,不是最后得到一个让家长满意的答案。今天读的有没有收获——你认为的收获可能会有,也可能不会有,但一定不意味着没有收获——因为孩子和你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他喜悦,让他有幸福的感觉,哪怕只是把他抱在怀里,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更重要的是“亲”的方法,它一定不是任务式的、知识性的加持和远大理想的期许,它应该是温暖的陪伴,适当的提问和有效的指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陪伴者、指导者和包容者呢?在这套书中都有讲解。
邱凤莲:丁老师说得特别好,关于亲子共读我想补充一个关键词“滋养”。每个人的阅读体验一般会分为两层:一个是个体私密的阅读体验,一个是公共圈层的阅读体验。对于孩子来说,年龄越小,个体的私密阅读体验可能就越依赖于公共圈层的阅读体验。因此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子共读就特别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子共读只能在低幼阶段进行,其实它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共读中用爱的滋养让孩子一辈子受益,让他感受到跟父母亲情的连接,跟书籍的连接,跟更广阔世界的连接。
而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还有家长,为什么家长也能受到滋养呢?我们家长也曾是孩童,成长到青年,再到中年,中年是人们认为只有感慨没有感动的年纪是吧?我们心上可能会结了茧子,但是借着亲子阅读这件事情,那些茧子就会慢慢融化和消解,甚至可以疗愈我们自己童年的创伤。
三、四大名著正确打开方式?
王小庆:我们发现很多家庭在确定读什么时候,会不由自主想到经典名著,四大名著是必买。李希贵校长以前做了个调查,说那些声称喜欢《红楼梦》的学生,其实都没读过《红楼梦》;而那个唯一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却对这本书一点都提不起精神来。这让我想起另外一句话,所谓的名著就是放在书架上,不去翻的那些书。我想请两位来谈谈在阅读名著这件事上的看法。
邱凤莲:首先我觉得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一些经典的书籍,我们推荐孩子读是可以的,但是孩子不读也没什么不好。孩子喜欢读科幻小说不也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读四大名著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与考试相关,因为必考所以必读。如果向孩子介绍名著的人自己却没有真正读过名著,那他就很难将书与孩子连接起来。我记得《简爱》里面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大意是说:光凭你年龄大,光凭你见过的世面比我多,你没有权利命令我,你如果想要展示优越感,那就看你怎么去利用你的岁月和你的经历。在阅读的经历上,我们真的有权利去命令孩子吗?没有。大部分成人是没有把四大名著通读过的,那你凭什么要孩子去读四大名著呢?
邱凤莲老师
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儿童都是天生的故事热爱者,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讲故事,而不是读书。我给孩子们讲曹操跟杨修的故事,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还有诸葛亮为什么能用空城计骗了司马懿,他能骗别人吗?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在“吊胃口”。
第二件事做的是什么?就是朗读,大声读给孩子听。在我自己的五年级班上,我是每天带着孩子们读《三国演义》,每天读半回,开始是我读,后面孩子们来读。为了读这半回,孩子们干了很多事情,光是为了弄懂那些字的意思就费了很多工夫,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大的帮助。这些孩子到了高中学文言的时候就觉得很简单,没什么问题。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方式,第一个你要跟孩子讲故事,第二个你要读给孩子听。鲁迅先生说,远方无限的人无限的事都和我有关——你没有让这些跟孩子建立关联,你怎么让他喜欢呢?
丁筱青:我来补充一下,还是从家庭教育和亲子阅读这个角度,我个人觉得对于这一些将来逃不掉必考内容,亲子共读的时候可以从小就开始做铺垫,这些比较难的名著,我们是可以用迂回战术、分解战术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西游记》是将来必考必读的,那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可以读《西游记》,幼儿园怎么读《西游记》?可以用儿歌的方式来读——“唐僧骑马咚了个咚”——这首儿歌就把《西游记》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甚至于主旨都有了交代,孩子们念着儿歌就知道原来有这本书,有这么好玩的人。接下来到小学阶段,你就可以讲故事,故事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可以把《西游记》当中一些比较流行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等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再进入领着读、带着读的状态。事实上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那么反感,因为他会读到很多自己熟悉的东西。在这种半熟悉半陌生的状态当中,既有成就感,又有探险的喜悦。这是我的一个补充,叫迂回分解。
四、阅读中的性别差异?
王小庆:在我们这套书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书的目录上分别列出“男孩阅读有什么特点”和“女孩阅读有什么特点”,刚看到这样的标题时,我很反感,想为什么非要把男女分开来呢?但仔细一想好像又有些道理。想问问两位老师为什么会设置这样的问题呢?
丁筱青:《儿童阅读100问》中的话题不是我们自己坐在家里凭空造出来的,是在全国做了广泛的征集,从多个渠道搜集问题之后,选出了10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话题来进行解答的。男生和女生的阅读各有其特点,个人觉得是源于这两个方面:第一是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有区别的,其次是家长对男孩和女孩的阅读是有不同的投注方式的,在锻炼性格方面也各有侧重。所以男孩和女孩的阅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儿童阅读100问》(红卷)目录
事实上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到了三四年级以后,男孩和女孩的阅读选择就会有比较清晰的分界。在一二年级,孩子们偏向喜欢故事和童话,到了中年级,女孩子的阅读关注可能依然停留在非常浪漫的,具有幻想色彩的状态里,而男孩子可能会更加注重现实,他的阅读关注会发生一些明显变化。而到了高年级的阶段,男孩女孩们会更多关注现实生活,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会读校园小说,也会把视野投向于另外一个更加浩瀚的世界,比如科幻。
在《儿童阅读100问》这套书中,我们会根据男孩女孩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做一些适当的推荐,但并不是说男孩女孩就必须要分开阅读,所有的区分都要在对儿童心理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之上,了解共性,也要了解你自己的孩子。
邱凤莲:其实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对有的孩子来说,他的阅读是混沌的,没有那么清晰的边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明确说出这是我喜欢的,这是我不喜欢的。很多的喜欢和不喜欢可能是个性的问题,不是性别的问题。但是如果你遇到了关于性别阅读的困惑的话,还是可以从书里面得到一些细致的解答和指引。
活动现场:互动环节观众提问
活动现场:各领域读者购买《儿童阅读100问》
《儿童阅读100》阅读沙龙活动圆满结束了,但那些在现场大家敞开心扉的提问与回答似乎还未结束,而这正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儿童阅读100问,每一问都是对儿童阅读初心的回答,愿我们都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问,不懈地寻找答案。
图书简介:《儿童阅读100问》围绕儿童诵读、图画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儿童诗教学、儿童文学欣赏、儿童读写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儿童阅读心理、亲子阅读和书香校园建设10个主题,解决100种儿童阅读会遇到的切实难题,是教师、家长和儿童阅读推广人学习儿童阅读的入门型、基础型读物。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体验中,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儿童阅读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方法和技能。
购买链接:https://item.jd.com/10091512367641.html 儿童阅读100问 3册 6-12岁 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