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不再焦虑——我为什么要写《陪孩子走过初三这一年》

方海东 | 2024-09-12
收藏

作为教师,教了那么多年书,当了那么多年班主任,人家评价教好了那么多学生,那到底能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这是我在2019年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容忍不了有一种老师,她带着荣誉和光环在班主任工作,自己的孩子成长却被认为是家长没有时间、没有办法管理的状态。我不会是那样的老师。

那些年,我每天为自己班级的孩子写成长记录,号称每天一千字,实则两三千字。小方读初三时,我已经为历届的孩子们写了近20年,约800多万字。可是,关于小方的记录,除了出生那个阶段,此后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忙于工作,留下的文字并不多。我想,也许我的教育痕迹要留在小方身上更多些,让教育的可行性范围更广一点。

有句俗语叫“自己人的头需要别人理”,意思就是自己家孩子的教育,就是要交给别人的。我不以为然,如果教育真的合乎规律,真的共同经历,又何必分什么彼此呢。只要家长真正的陪伴孩子经历教育过程,孩子的成长是必然的。

所以,我就在初三这一年,陪着小方,记录了约30万的文字。这里面有小方每一天的生活,付出的努力,发泄的脾气和无助的日子,同样也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永不疲倦的坚持,一路反思的成长等等。

小方同学毕业后,我重新阅读了这30万字,选取了其中约22万字,后取名为《陪孩子走过初三这一年》。其实,原本我想叫做《初三一年》,编辑们说,太理性了。后来,我又想叫《初三一年:一个爸爸的教育课》,但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最后定名为《陪孩子走过初三这一年》,很通俗却很直接。

写这本书,是因为想要为小方的成长留下一点痕迹,记录她的成长过程,懂得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只是写着写着,就发现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不焦虑,可以让小方有更真实的看得见的爱与陪伴。所以,想要将它出版,让更多的人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看见希望。

这本书,只是想要以一个爸爸的身份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爱;第二,什么是教育;第三,什么是陪伴。

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什么是爱。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生活的照顾,就是物质的丰富,就是有求必应。殊不知,当爱作为情感直接具体物质化之后,面对毫无物质能力的孩子来说,是无法回报的。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只会接纳,不懂感恩了。

其实,爱是接纳和期待。是家长对孩子完整的接纳,是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完整的接纳,就是告诉我们不仅仅要接纳一个优秀的孩子,更要接纳一个不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固然让家长觉得教育有方,面上有光。但是一个不优秀的孩子,正是在走向优秀的过程中。对不优秀孩子的接纳,才是让她明白家存在的重要性。在不优秀的孩子的眼里,家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场所,更是给与安全感、归属感的重要地方。一个不优秀的孩子走向优秀的过程中,唯有家提供的安全感,才能真正的推动她一步一步在爱的引领下走向优秀。对未来的期待,就是告诉我们,不仅仅着眼于当下的表现,赢在起跑线固然可喜,但是人生不是停留在起跑阶段,而且没有一种现状可以说明起跑快,人生就完美的。它就是告诉我们,把眼光看向孩子的终身成长,不为当下的一点进步而喜,也不为当下的不够成功而焦虑。而是重视行动,基于体验,培养品质,成就一个孩子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接纳自己的孩子,期待孩子的未来,才会看见每一个孩子的可能性,这是不焦虑的起点。

其次,对于家长来说,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规划和引导,教会孩子懂得规划人生,教会孩子树立自己的底线。

规划人生,就是帮助孩子看见自己的未来,以及未来的可能性。教育做的是当下的事情,很多人会因为当下的状态焦虑孩子的未来。殊不知,当下不可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只是聚焦于当下,将会抑制一个孩子成长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的个性化特质,各花入各眼,各有各优势。成长的过程,就是发现孩子身上优势的过程。只有将我们的心里预期落在具体的行动上,才能减缓焦虑,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规划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是具体的教育行为则是以引导为主。青春期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过分的以管教作为教育方式,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并发现自己的目标,懂得成长。只有确定方向,引导孩子往某个方向努力,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把教育做成规划和引导,就是家庭在教育中的行为,这是不焦虑的过程。

最后,对于家长来说,陪伴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恰恰是陪伴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说白了,就是不懂陪伴,不会陪伴和不愿意陪伴。其实,陪伴就是两个支点,一是有具体的做法,要知道陪什么;二是要积极评价,知道怎么做。具体的做法就是,陪伴不是坐在身边盯着孩子,也不是停留在语言之上说教孩子,而是真正的陪着孩子成长。它需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与孩子一起经历、体验、感受,感知孩子内心成长的需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共同参与学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在孩子成长中,一起陪伴运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起分析、倾听孩子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过程,看见孩子的成长,焦虑也不再存在。积极评价就是看见孩子的各种优点,并以优点引导一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优点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可能性的成长方向,重视优点不仅仅会帮助孩子改变,还会看见一个孩子的多种可能,这是不焦虑的结果。

其实,我只是想要不焦虑,不想要被世俗的标准绑架自己的教育想法。所以,有了这本《陪孩子走过初三这一年》。

供稿人:王双双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